更新时间:
符金梅还是“采药能手”。以前背着竹篓上山,靠辨认叶片和果实采摘南药,遇到不认识的植物,只能凭老辈的经验判断。有一次,她把有毒的“假益智”当成真货采回来,差点出了大事。“现在好了,镇里办了培训班,老师拿着标本教我们认,还有图片手册,再也不怕采错了。”她指着墙上的流程图,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各种南药的特征和采摘标准。
提起杨靖宇,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说出他的故事——那位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寇血战到底的东北抗联英雄。他的名字,早已与“不屈”“壮烈”紧紧相连。
老街不仅是一座活的建筑博物馆,更是一部写满峥嵘岁月的革命史书。1947年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其中二野六纵指挥部就设于此。走在老街上,仿佛仍能听到历史的回响——那是红军战士坚定的脚步、是指挥部里彻夜不熄的灯火、也是一代人为理想奋斗的铮铮誓言。
刚一落座,马继志便取出一个叠得方正的红布包。“这里面是块桦树皮,是我们家的传家宝。”随着红布轻轻展开,一块粗糙的桦树皮映入眼帘,带着东北林海的印记。“1958年,我父母去参加爷爷的公祭安葬大会,在他牺牲的地方取了这块树皮带回来,弹尽粮绝时,爷爷曾靠吃这种树皮充饥。东北的桦树多,可我们河南少见,这块树皮就成了念想,提醒家里每一个人,今天的日子是怎么来的。”
在菌种实验室里,李学军正盯着培养皿里的菌丝。显微镜下,白色的菌丝像网络一样蔓延,那是他和团队培育的新品种,能在橡胶林的微环境中快速生长。“刚开始培育的时候,失败了几十次,菌种要么不生长,要么感染杂菌。”他说,“最困难的时候,我们在实验室守了三天三夜,就怕错过菌丝生长的关键期。”
仓库里,烘干的灵芝堆成小山,菌香浓郁。工作人员王纪松核对订单:“产品畅销北上广,‘雨林出品’是金字招牌。去年给农户发务工费300多万元,今年预计能翻倍。”产业链图上,从菌包培育到精深加工、电商销售,每个环节都标注着农户的收益点。
胜利镇地处大别山腹地,位于罗田县西北部,与安徽金寨、湖北麻城接壤,历史上便是边贸与军事重镇。古称“屯兵堡”,后名“滕家堡”,自明代建镇以来,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与鲜明的红色基因。1952年曾短暂设县,后撤县存镇,沿用“胜利”之名至今。这里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,更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的核心区域之一,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