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
针对目前的旱情,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(抗旱)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,并密切监视雨情、水情、旱情,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,加强灌溉用水管理,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,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,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。
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,在乌克兰问题上,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,坚定不移,一以贯之。为此,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“六点共识”,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,即战场不外溢、战事不升级、各方不拱火,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、加大人道主义援助、反对使用核武器、反对攻击核电站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。
基地智能温室中,菌包整齐码放,温湿度实时监控。技术员严朝益指着屏幕介绍:“与海南省农科院合作的菌种,抗病强,出菇率高30%,手机就能远程管理。”包装车间里,来自打松村58岁的王桂兰戴着老花镜,一丝不苟地给印有“白沙良食”字样的礼盒贴标签。“等这批货发了,给孙子寄一盒,让他知道奶奶也在‘搞产业’。”她的话语里透着自豪。
在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、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此次会议上,孙亚夫在会上致辞时指出,台湾光复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被日本霸占的屈辱,回归祖国怀抱,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果,也构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从2013年热播剧《仙女湖之墨仙》将仙女湖美景推向全国,到2025年七夕定制微短剧《七夕渡红尘》精准触达年轻观众,内容形式的迭代升级始终紧扣时代脉搏——新余对七夕文化的创新探索从未止步。作为“仙女下凡地”“天工开物城”,《搜神记》中“毛衣女”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土地浪漫的基因。如何讲好“七仙女”的故事,让传统七夕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?新余的答案就是顺应时代需求,大胆创新表达,让古老传说与现代生活激情碰撞。今年,仙女湖景区精心策划了为期7晚的“七夕潮玩”系列活动,巧妙解构传统七夕的核心元素——爱情、祈福、巧艺、团圆,将其融入时下备受欢迎的潮流玩法中,精准匹配不同群体兴趣,通过多元场景激活七夕文化符号。在傣族歌舞与电音DJ同台竞技的“仙湖狂欢夜”,泼水祈福瞬间点燃节日激情,来自湖南的游客张先生全身湿透却笑容满面:“没想到七夕还能这么嗨!这才是年轻人喜欢的过节方式!”
苗村的橡胶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下的。在黄洪霞的记忆里,村里人祖辈靠割胶维生,凌晨3点起床,辛苦一天割150棵树,收入却不到80元。“去年割胶旺季,阿林家的胶树病死了30多棵,他蹲在林子里哭,说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没有了。”黄洪霞用砍刀清理着灵芝周围的杂草,指缝间的老茧诉说着昔日的艰辛。2014年她被选举进入村委会工作时,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谋生,留下像阿林这样守着橡胶林的中年人。
技术员没多解释,只在附近橡胶林地划出地试验。那片林子树影斑驳,技术员特意选在橡胶树间距最适宜的区域,在错落的树干间栽下油茶树苗。阳光透过橡胶树叶的缝隙,晒成碎金般的光斑洒进油茶林,既满足了油茶生长所需的光照,又不会灼伤娇嫩的枝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