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
大会内容丰富多样,设有“专家与谈”环节,专家们就“明清时期朱子理学代表人物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发展”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。浙江大学教授林玮、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王立斌等专家也在大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。
“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村还有很多。”石德红说,工程建设期间,阿尔塔什村约80%的劳动力参与其中,从每日收入200元的零工,到月入2万多元的大型机械操作工,一大批村民借此踏上了增收之路。
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讲述,循着历史经纬,重温那段血与火淬炼的峥嵘岁月。
石碑一侧,那条曾经“驮着”矿山经济的村主干道,已然从崎岖山路变成连绵绿道。从余村出发,串联起周边村庄的余村大道全线贯通。这条满载生机的康庄大道,将延伸至更远的远方。
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,东连玉门市,西接敦煌市,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,古丝绸之路商贾重镇。该地日照时间长,昼夜温差大,蜜瓜种植历史悠久,有“中国蜜瓜之乡”的美誉。早在汉唐时期,瓜州蜜瓜就因个大、味美闻名遐迩。
深化文明互鉴,架设民心相通新桥梁。本届世运会以体育为桥梁,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理解。开幕式上,焰火点亮源自千年青铜器的篆书“成都”,“鸽子花”盛放的“友谊之树”灵感取自金沙遗址。蜀绣精绣的国家名称、道明竹编的引导牌、银花丝勾勒的边框,运动员入场式宛若行走于璀璨的非遗长廊。世运村里,泰国运动员练起川剧水袖,阿根廷健儿戴上舞狮头套,“汉语桥”中文学习区书声琅琅,中医药体验馆前排起长队。精心设计的七条文化体验线路,将国宝大熊猫的灵动可爱、武侯祠的三国风云、宽窄巷子的市井烟火、东郊记忆的工业新生串联呈现。乘“火锅巴士”赏璀璨夜景,坐锦江游船观绚烂灯光,于望江楼品非遗变脸……这些饱含东方智慧又具全球视野的文化表达,让巴蜀韵味与世界风情深度共鸣,生动践行了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因互鉴而丰富”的时代命题。
“物质条件日益丰裕,更应追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同发展、共同进步。”家文化研究学者、河洛康家第21代孙康华兰表示,希望老少朋友都能了解晒书节背后的历史渊源,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,做到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,让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。